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

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蜜蜂

龍眼—從來就不是我喜歡的果樹。舉凡可供打落沖泡的花蕊、蜂群辛勤的蜜汁、攀爬採摘的鮮果,以及柴燒煙燻的桂圓。但,我的長輩與親友大多依賴它們生存。龍眼是種粗曠耐旱的深根喬木,不怎麼需要管理,常見於台灣中低海拔山區。據農糧署民國101年的統計,中寮的鄉龍眼種植面積約是全臺第六位。

龍眼—從來就不是我喜歡的果樹,但我卻喜歡柴薪爨起溫暖火侯。每當竹筍採收完畢總是需要架起鐵灶烹煮,又或柴薪淬鍊下的木炭則是逢年過節燉煮豬腳、雞湯的必需品,當然也是冬日溫暖圍火爐的主角。長久以來,我的祖先兄弟都是如此利用龍眼。因為他們不太需要水源、不怎麼怕害病蟲、也不怎麼需要肥料、也不太挑剔地形,因此陡峭山坡貧瘠之地也經常可見他們的蹤影。

棄農從工,彷彿每個農村都是如此。畢竟從農所得不高,難以養家活口,許多農地也就這麼荒蕪穢敗。相當其作物需要經常灌溉、澆肥、除蟲、防病等管理,龍眼彷彿天不怕地不怕,自自然然地就長大了,特別是農民曾受香蕉黃葉病、柳橙黃龍病等侵擾後,他們彷彿又覺得只有龍眼才可憑藉。平日就正常上班,大不了採收時節比較忙,咬牙撐一下就過去了,長輩大多是這麼想。

回鄉這幾年,我也參與幾次烘焙龍眼桂圓的工作。累!倒是還好。畢竟各行各業都有其辛酸甘苦之處而不足外人道。只是,僅有每年九月採收烘焙桂圓,總是很難生存。因此只好學習打摘龍眼花蕊,進而製作花茶,以及最重要的功課—學習養蜂。

蜂蜜—從來就不是我喜歡的食物。就算親友長輩從不吝於分享,但從小吃來就會頭暈,直到前些時候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蜂農採收蜜汁,並親嚐蜂巢裡的汁液後才驚覺,這和從前的味道全然不同。味覺雖是個人主觀,但巢裡的汁液卻較為溫和單純,全無絲毫嗆鼻。

前二年採蜜期間,氣候陰雨冷溼,花蕊慘遭強雨打落,蜂群無心出外釀蜜,各地蜂農無不哀號遍野,鄉內前輩亦如是。今年,則是一掃去昨陰霾,從春分花開到龍眼花苞結果,鄉內各處平坦果園經常可見橫條錯綜的蜂箱,稍微靠近便可聽到喧天價響的震耳聲。

為了增加農業所得,返鄉長存,學習養蜂便是未來必須精進的一堂功課。幸好鄉內前輩大多給予支持教導,並期待青年返鄉傳承接力。雖然今年採蜜工作,小弟只有參與二次,不過採完蜂蜜後的飼育管理也是一門大學問,希望未來的日子裡,我們除了有竹筍、火龍果、鳳梨、桂圓、柳丁等果實收成外,也能憑藉百萬蜂群釀出一碗蜜汁。









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